《封神演义》这部小说,相信大家都不陌生。它的时代背景设定在商朝末年博易股票,那时纣王的昏庸无道导致了国家的动荡不安,百姓疾苦。西岐的姬发举起反旗,带领大军与商朝的统治展开了激烈的对抗。与此同时,阐教与截教两个派系,由于教义的差异,分别站在西岐与商朝的一方,展开了一场涵盖神、人、魔的大战。
最终,截教的弟子由于依附商朝而落败,大部分弟子在战争中死于非命,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封神榜继续存活,保留一线生机。当然,封神榜的晋升并不限于神仙妖魔,凡人也有机会登榜。像黄飞虎、邓婵玉等凡人英雄便成功上榜。此外,商朝的暴君纣王也被封为“天喜星”,那么这个“天喜星”到底代表什么呢?
由于元始天尊的十二金仙触犯了天规,再加上天庭刚刚建立,需要大量的仙人协助,鸿钧老祖便召集了元始天尊、通天教主和太上老君三位大能商议,决定在封神榜中列出365位正神以协助天庭的运转。正巧此时商朝灭亡,周朝崛起,于是三教祖师便指派自己的弟子参与商周之战。那些在战斗中死去的人,无论是神、妖、魔,还是凡人,都有机会被列入封神榜,保留一丝生命。
展开剩余75%为了完成封神榜的安排,阐教与截教的大量仙人弟子下凡参战,展现出各自独特的法术与战力。无数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英勇献身,尤其是截教弟子的损失尤为惨重,连通天教主的亲传弟子赵公明、三霄等人也在此战中英勇牺牲博易股票,最终也被封为神祇。
然而,能成功上榜并非易事,封神榜有严格的标准。正因如此,截教大量弟子的死亡引起了通天教主的愤怒,他一度试图用“诛仙剑阵”重构天地,可惜最后被元始天尊、太上老君等人联手制止。要想上榜,必须有一定的地位或做出赫赫战功。像赵公明这样的通天教主亲传弟子,或者像黄飞虎这样的凡人将领,皆因在商周大战中的杰出表现,才得以荣登封神榜。
说到背景与作用,纣王在这场商周大战中的地位不可小觑。毕竟,纣王作为最后一位“人王”,其地位相当于天帝的职位。所有在世生灵,不论是人、神还是妖怪,都在他的统治之下。因此,纣王被封为“天喜星”实属应当。
在这365位正神中,许多人被封为星神。例如,纣王的姜皇后被封为“太阴星”,她曾是商朝的皇后,一代国母博易股票,死后被封为“太阴星”也是合情合理的。按理说,作为“人王”的纣王,应该被封为地位更高的“太阳星”,那为何最终却是“天喜星”呢?
这一切与天帝的权力分配密切相关。众所周知,天帝掌管三界,但在人间的统治却由“人王”来承担,天帝的权力很难深入到凡人世界,这使得三界之主的天帝颇为不满。恰逢商朝灭亡,周朝即将崛起,天帝便趁机在封神过程中做了些手脚。为了防止纣王的追随者在天庭中威胁到自己的权威,天帝暗示姜子牙将纣王封为“天喜星”。这个安排实际上是在提醒所有人,不论过去如何辉煌,如今在天庭中,所有人都必须为天帝效力,过去的一切都成了历史。
那么,“天喜星”究竟有什么职责呢?事实上,天喜星主要负责掌管人间的婚姻与婚配。纣王在生前作为“人王”,他有权为各部落的女子分封名分,像姜皇后和妲己等人,都是因纣王的分封才有了相应的社会地位。因此,纣王被封为“天喜星”,掌管婚姻嫁娶,也算是顺理成章。
“天喜星”本身是一颗吉星,掌管人间的姻缘,与龙吉公主掌管的“红鸾星”共同工作。民间流传着“红鸾星动,姻缘降临;天喜星动,婚事喜事至”的说法。龙吉公主是天帝之女,她掌管红鸾星非常符合天庭的安排,而纣王虽然为暴君,但他曾是“人王”,因此不宜被封为恶星。再者,历史上并非纣王如传言般残暴,实际上,他对于中国古代婚姻观念的推进,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纣王在位时,商朝疆域大幅扩展,完成了前人未曾达成的壮举。他极力推动各部落之间的文化交流,尤其在婚配、耕作技术等方面作出了诸多改革,改变了许多落后部族的传统。然而,由于国内矛盾不断,奴隶制压迫日益加重,加之周朝的崛起,商朝最终走向了灭亡。纣王最终在鹿台大火中自尽,结束了自己的生命,最后上了封神榜,成为了“天喜星”,负责掌管婚姻。
纣王虽然失败了,但他身为人王,依旧具备上封神榜的资格。最终被封为“天喜星”,也是有其深刻含义的。毕竟,他对于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发展,尤其是在人类繁衍和婚配上的改革,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