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院汇巨福配资,每一个疑难病例的诊断,都如同一次破案。常见的症状背后,未必是简单的病因;罕见的疾病,也未必没有真相可寻。今天,我们分享的故事来自一位6岁男孩,他从“肚子痛”到行为“古怪”的曲折求医路,也是一场医生与“隐形敌人”的较量。
起点:看似普通的“肚子痛”
6岁的小乐(化名)最近突然说肚子痛、头痛,肚子痛是一阵一阵的隐痛,以肚脐周围为主;头痛则是一阵一阵的钝痛,以额部为主。
起初家长以为是吃坏了肚子,并没有引起重视。
然而,没想到,这仅仅是风暴来临的前奏。
突发抽搐,病情急转直下
三天后,小乐突然开始呕吐,一天多达10余次,虽不是喷射性,但仍令人揪心。更吓人的是,后续小乐又出现了5次抽搐,每次都是神志不清、双眼发直,伴随全身抽搐,呼之不应,持续2分钟后缓解。清醒后小乐又恢复如常。
在当地医院住院期间,小乐做了颅脑和胸腹CT、颅脑MR和脑电图等检查,结果仅显示脑电图“轻-中度异常”,影像学未见明显异常。初步诊断为“抽搐查因”和“急性胃肠炎”,予以抗感染、止吐、补液等治疗。虽然抽搐暂停、头痛缓解,但腹痛与呕吐依旧。家长最终决定转到我院进一步诊治。
越来越奇怪的行为
我院儿科团队对小乐做了详细的病史采集、查体及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。结果提示三大常规、肝肾功能、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,咽拭子等病原学结果为阴性,脑电图提示异常儿童清醒期脑电图,初步考虑为“惊厥”和“急性胃炎”。
小乐入院后没有再抽搐,但仍有呕吐、腹痛,予以相关治疗后,症状还是无明显缓解。为进一步明确诊断,我院行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检查+黏膜活检+电子结肠镜检查术汇巨福配资,结果显示“慢性浅表性胃炎”、“HP阴性”——结果不足以解释小乐这么错综复杂的症状。
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一切都像陷入迷雾中。
真正的转折发生在夜里。
白天尚且清醒的小乐,到了晚上开始变得非常“古怪”:难以入睡,无意识搓手,有时候还大喊大叫,甚至不分场合脱裤子……尽管期间对答尚可,精神反应尚可,但这些“古怪”行为引起了医生的高度警惕。
儿科团队意识到:这不是普通的胃肠炎或癫痫。
关键一步——“腰穿”揭谜底
最关键的转机来自一个重要决定——做腰穿行脑脊液检查。一开始家长非常犹豫:孩子才6岁,做腰穿会不会有风险?甚至一度签字出院。
但就在出院当天下午,小乐病情急剧加重:暴躁易怒、大喊大叫、胡言乱语,甚至再次出现抽搐,且为癫痫持续状态。
儿科团队迅速控制其症状后,再次与家长深入沟通,解释腰穿的必要性与安全性。最终家属同意检查。
——正是这个决定汇巨福配资,抓住了“真凶”:
抗NMDAR抗体阳性!
诊断也明确了,抗NMDAR脑炎!
什么是抗NMDAR脑炎?
这是一种近年来才被广泛认识的“隐形病”——抗NMDAR脑炎。抗NMDAR脑炎(anti-N-methyl-D-aspartate receptor encephalitis)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引发的自身免疫性脑炎,主要特征是体内产生了攻击自身神经系统中NMDA受体的自身抗体。这种病在青少年和年轻女性中较多见,但也可见于儿童和男性。
反击:免疫治疗赢得“隐形战争”
明确诊断后,儿科团队立即启动治疗,使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及输注免疫球蛋白,并辅以康复训练。
渐渐地,小乐的行为逐渐恢复正常,抽搐、呕吐等症状也都消失了。我们终于赢了这场“隐形战”。
提醒:这些异常信号要警惕!
我们希望通过小乐的故事,让更多人了解这类“隐形”的自身免疫性脑炎。
请家长注意,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表现,务必尽早寻求专业帮助:
孩子突发行为怪异,性格大变,情绪波动
语言能力倒退,胡言乱语,记忆丧失
运动障碍,抽搐发作、意识模糊
检查常规无明显异常,但症状不断加重
抗NMDA受体脑炎虽罕见,但并不可怕——及时诊断、规范治疗,很多孩子都可以重获健康。
来源:儿科 李伍凤
审核:儿科主任兼PICU主任 白珺、儿科副主任医师 周杏
编辑:宣教科全媒体编辑部
汇巨福配资
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